面对窑炉、隧道炉等重型设备,设计师放弃传统“钢铁巨兽”式拍摄,转而采用三类差异化视觉:
- 微观视角:用微距镜头拍摄耐火砖纹理,放大晶格结构暗示耐高温性能;
- 动态捕捉:记录钢水流动的熔金色轨迹,与“总资产12亿元”数据形成虚实对比;
- 人文温度:加入工程师操作控制台的场景,弱化设备冰冷感。
针对工业客户的技术焦虑,画册构建三重信任体系:
- 参数卡片:将炉温范围(300-1600℃)、能耗数据(≤0.8m3天然气/吨)等关键指标提炼为磁贴式色块,置于设备图右上角;
- 认证矩阵:把ISO认证、专利证书(60+项)等图标设计成齿轮咬合图形,暗喻技术协同;
- 合作图谱:用热力图形式展示鞍钢、宝钢等20家合作伙伴分布,直径大小对应合作年限。
紧扣国内环保政策,画册植入生态符号:
- 能效可视化:用绿→黄→红渐变条标注不同炉型的单位能耗,对比行业平均水平;
- 循环经济链:以环形图展示废热回收率(85%↑),搭配光伏板、余热锅炉等元素;
传统制造业画册不必拘泥于“厚重刚硬”,通过场景重构与绿色叙事,同样能在产业升级中传递品牌价值。